《詭案組》第326章

鎮邪寶劍鑄成之后,他就跟唐太宗說寶劍需開光之后才能發揮作用,而開光的方法就是以寶劍屠殺大惡之人,而且每把寶劍得殺九九八十一人。

一次要殺二百多人,這種事現在聽起來可能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,不過,對于貴為天子的唐太宗來說,這只是一件很簡單的小事。他當即就命李淳風從犯下死罪的囚犯中挑選大惡之人為寶劍開光。

說來也奇怪,雖然一次殺掉二三百個死囚并不算什麼大事,但怎麼說這三把寶劍也關系到大唐江山,絕對是一件需要記錄在冊的事情。可是,正史對此竟然沒有任何記載,只是在野史中稍有提及。

據野史所載,唐太宗鑄劍的目的是鞏固江山,這三把劍分別能保李氏江山九九八十一年,三把加在一起就能保二百四十三年。說來也巧,野史上說這三把劍是在公元648年鑄成的,而梁王朱溫篡位致使唐朝滅亡是907年。如果扣除武則天自立為武周皇帝的十六年,剛好就是二百四十三年。

唐朝滅亡之后,這三把唐劍就失落于民間,其中一把在北宋年間落到一名富商手中,后被當作陪葬品埋藏于墓穴里,近年才被考古隊挖掘出來,這把劍就是我們博物館被竊的“坤闔”。至于“乾捭”和“仁孝”,自從唐滅之后,所有史書包括正史、野史,甚至民間傳說都沒有任何關于它們的記載,近年也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。我想它們要麼就是被人找到了但偷運到境外,要麼就是還躺在地下等待被人發現……

雪兒提供的資料對本案的調查似乎沒有什麼作用,畢竟資料中的重點,在兩年前我就已經聽她說過,而另外兩把唐劍跟本案的兇器又有明顯的區別。

不過,在她的敘述中,我發現了一個問題,于是便問道:“你說唐太宗得到的異劍重達百斤,但博物館被竊的唐劍應該只有二三斤重,三把加起來也不超過十斤,那麼剩下那九十斤去哪里了?”

她想了一會兒才回答:“我不知道耶,野史上只說李淳風把異劍精鑄成三把唐劍,那剩下的九十斤就沒有提及過。不過,野史上還說異劍是一把年代久遠的古劍,唐朝的年代久遠,在現代能說得上是‘上古’了。”

“上古異劍……”我喃喃地念著,心想:李淳風除了把這把巨大的上古異劍鑄成三把唐劍之外,會不會還多鑄一把匕首給自已防身呢?

第三章 本末倒置

離開市博物館后,我一直在想兩年前那宗案子。兩年前,雪兒就跟我說過古劍是用八十一名惡貫滿盈的死囚的生命開光,因此古劍充滿怨念。當時我就是因為這一點而懷疑使用古劍殺人的兇徒,極有可能是受到劍中的怨靈支配而行兇。就算是今天,我也沒有否定這個想法,甚至認為理南學院的兇案很可能也是因為古劍中的怨靈作祟。可是從死者的傷口判斷,兇器并非這三把古劍中的其中之一,而是一把形狀特別的匕首。難道,這次的案子跟兩年前那宗沒有什麼關聯?

就在我為尋找小相的希望幻滅而感到失落時,流年給我打來了電話:“阿慕,我已經看過其他四名死者的驗尸報告,你有時間就來法醫處走一趟。”反正我正為沒有線索而心煩,不妨過去看看他有什麼發現。

來到法醫處后,我向流年講述從雪兒口中得到的信息,他隨后就把五名死者的驗尸報告及他們的背景資料一同拿給我看。五名死者的背景十分相似,都是什麼都缺,就是不缺錢的紈绔子弟。而他們的驗尸報告也大致相同,除了第一名死者吳浩較為特別,身上有多處傷口之外,其他死者的情況也沒什麼兩樣,都是只有一個傷口。

“這次的案子的確跟兩年前那宗的情況很相似……”流年略皺眉頭,遲疑片刻又繼續道,“死者體內的血液似乎是在被兇器所傷的時候,于瞬間全部被‘燃燒’掉了。”

“到底是怎麼燒掉的?尸體不像有被燃燒的痕跡。”蓁蓁已經第二次問這個問題了。

流年露出牽強的笑容:“或許,讓阿慕給你解釋,你會比較容易明白。”他把問題拋給我,我只好簡單地給蓁蓁講述我們之前的發現——

在兩年前的古劍連環殺人案中,我跟小相一開始也為這個問題而煩惱,因為死者體內的血液完全消失,但兇案現場卻沒能找到哪怕一滴血跡。在詢問雪兒有關古劍的來歷后,我們一度懷疑這把古劍擁有不可思議的吸血能力。不過,后來在小相的堅持下,我們終于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。

古劍在出土時,為了研究其成分,考古隊在劍身表面磨取了少量的金屬粉末做研究用。唐代最好的刀劍大多是用印度烏茲鋼,以百煉鋼工藝打造。然而研究結果顯示,古劍雖然是以百煉鋼工藝鑄造,但主要成分竟然是銅!不過除了銅之外,還有微量錫、鎳、鎂、鋁、鋅、硅等其他金屬,在這眾多成分之中,考古隊還發現了一種未知的金屬。

猜你喜歡

分享

分享導語
複製鏈接

溫馨提示

加入尊享VIP小説,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,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
進入VIP站點
端午節福利通知
取消月卡,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,年卡50美金,原付费粉丝,月卡升级为季卡,年卡升级为永久卡。 另外,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,神秘入口正在搭建,敬请期待!
我知道了